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三十二章功高盖主 (第3/3页)
了。” 既然已经是自己的人了,那这就不必在意了。亲自去看看吧,想这杨怀,八成是来邀功的,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亲自来。 郑啸亲自接见杨怀,也做足了架势。毕竟现在杨怀的身份是使节,不是自己地暗间。 “拜见大将军。” “贵使免礼,不知贵使忽然到来,有何要事?” “大将军,益州劫难,刘大人病逝。三公子璋构陷二公子弑父。妄自起兵攻伐。灭伦常,陷忠义。二公子危机,请大将军主持公道,救益州百姓于水火。” 恩,人才啊。郑啸心中一声叹息,杨怀这小子看起来是一副雄武模样,这言辞很犀利啊。有点意思,要不是你是我地人,我早就清楚事情地始末,还真的有点相信你地话了。 “当年我与刘益州几面之缘。交往虽然不深。可刘益州英雄人物,却不想天不假年,可惜啊。可惜。只是我才结束大战,需要休整,这大军出动,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。” “大将军且请放心,我家公子早已准备好大军一切用度,只在梓潼等候大将军正义之师。” “我倒不是担心大家出征的用度,只是这大军出动,可不是说去就去的。只怕我准备妥当。也来不及了。” “大将军。我家公子有言。但请大将军主持公道,必当厚报。” 这俩人在这里演戏。不过是需要借助所有的人口将这个消息放出去。其实一切都在贾诩地计划中,从这杨怀来求救到后期的出兵。 陈仓八万大军早已休整完毕,枕戈待旦,只等郑啸一声令下就出击了。现在郑啸不过是在和杨怀唱大戏而已… “恩,贵使远来辛苦,且请休息。明日,我定然答复贵使。” 等杨怀退下了,郑啸才问起大家的意见:“你们怎么看?” “主公,这是个好机会。对于巴蜀,难就难在地形上,道路崎岖,关隘多建于险要之地。难以行军,这既然有了刘家二公子的名义,这入蜀顺理成章,可以顺势为之,拿下巴蜀。” “怎么可以这样,礼乐崩坏。趁火打劫,此乃小人行径。”崔琰出来反对田丰的论调。 “天下大乱,百姓遭殃。主公仁义遍布四方,正该保境安民,取巴蜀,安天下。且可称之为小人行径?崔琰,你不要诋毁主公。现在益州战火连绵,兄弟相争,祸起萧墙。主公应大义,主持公道,这才是大义之举,怎么是小人行径?”郭图出来说了。 崔琰被郭图气了个半死,这郭图,归降了郑啸怎么还这样子。袁绍的基业就是败坏这班小人手中,现在却不变本加厉,越发地嚣张了。 “你,你,小人。” 看着崔琰吹胡子瞪眼的,郭图心中畅快。郑啸却说话了:“你们不要争这个,我出兵是为应大义,不是去谋夺益州,你们都别乱说。” 郑啸这话一出口,下面人顿时心中腹诽。大义,咱这位主公可不是应大义的人,要说他对巴蜀没想法,鬼都不信。可说的这么一本正经的,这个都知道是拉大旗扯虎皮了… 陈宫出来也说:“大将军统管天下兵马,这征讨叛逆本为大将军份内之事。此时入蜀,当是主持公道,这个是应天意,顺民心之举,自当为之。” “恩,不错。我是要主持这个公道了。”郑啸是一锤定音,这本来早就准备好的计划,只是现在实施而已。 “只是这益州道路难行,该派遣多少军队去呢?去少了,平不了叛逆,去多了,后勤上怕是有些吃力吧。”蒙明出来说起了实质问题。 “你怕什么,刚才刘诞使者不是都说了,大军补给,皆由他们提供吗?”郭图是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。 “大军未动,粮草先行。岂可将大军命脉交予他们之手?” 郑啸也说了:“不必担心,此次我打算派遣八万大军入蜀。这应该足够了,只要粮道贯通,这补给不是问题。” 下面郑啸原来臣属并不惊异,新投效的人却吃了一惊,不过转念也就不奇怪了。郑啸兵围南皮的时候,兵力多达三十万之众,后勤都没有出问题,现在八万大军,自然不在话下。 果然是大手笔啊,这下又要开仗了。郑啸也太着急了吧,领地扩大的太迅速,也不是什么好事啊。 不少人也起了忧心,这样发展太过于迅速了吧。说是去主持公道,可郑啸地臣属们谁不知道郑啸是打益州的主意。扩张领地是好事,但是扩张过快,治理上除了问题,那就得不偿失了,这个道理郑啸不会不明白。 但是现在确实是一个拿下巴蜀的好机会,巴蜀内乱。刘诞可以说是内应了,有这个人在,大军入蜀是一个顺理成章地事情。 换个时候,入蜀首先就要面临这道路的问题,在加上一堆雄关。要拿下巴蜀,那就不知道要出征多少军队,耗费多少时间才能拿到了。巴蜀的军队也不是摆设,就算打不过你,光防守那些险要之地,拖也拖死你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