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21章十月围城 (第3/4页)
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,周人对商朝经已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。 商纣时为西伯,建国于岐山之下,积善行仁,政化大行,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,而被囚于羑里,后得释归。益行仁政,天下诸侯多归从,子武王有天下后,追尊为周文王,商末诸侯首领,史称西北侯,追封为周文王。遵后稷、公刘之业,则先祖古公、⽗亲季历之法,倡导笃仁、敬老、慈少、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,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。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,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,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。发明“文八王卦”和“文王六十四卦”流传于世,《史记》记载“文王拘而演周易”被商王囚噤期间在狱中写了《周易》一书,在位50年。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,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。《史记•周本纪》说他能继承后稷、公刘开创的事业,仿效祖⽗古公直⽗和⽗亲季历制定的法度,实行仁政,敬老爱幼,礼贤下土,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。在治岐期间,对內奉行德治,提倡“怀保小民”大力发展农业生产,采用“九一而助”的政策,即划分田地,让农民助耕公田,纳九分之一的税。商人往来不收关税,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,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,即裕政民治,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,让农民有所积蓄,以刺激劳动趣兴。对外招贤纳士,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,他都以礼相待,予以任用。如伯夷、叔齐、太颠、闳夭、散宜生、鬻熊、辛甲等人,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。姬昌己自生活勤俭,穿普通人⾐服,还到田间劳动,兢兢业业治理己自的家国。岐周在他的治理下,国力⽇渐強大。 西周国力增強壮大,引起商王朝的不安。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,暗中向纣王进言说,西伯侯到处行善,树立己自的威信,诸侯都向往他,恐怕不利于商王。纣王是于将姬昌拘于羑里(今河南汤阴县)。他在囚噤中,精心致力“演易之六十四卦,各为彖。”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,搜求美女、宝马、珠⽟献给纣王。纣王见了大喜:“仅此一物(指美女)就⾜够了,何况宝物如之多!”是于下令赦免文王出狱。并赏给他弓、矢、斧、钺,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。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“羑里之厄”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。一面向纣王献地,请求免除酷刑,取得信任,一面访贤任能,壮大国力。他出猎在渭⽔河边巧遇年已垂老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⽔边钓鱼。文王同他谈话,相互谈得很投机,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,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,立为以师,共同筹划灭商策略。据《尚书大传》说文王在位的后最七年中⼲了六件大事。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。虞(山西平陆县)芮(山西芮城)是都商王朝西方属国;可是们他不找商王裁决,都慕周文王的威名,求文王审断。据《诗经•大雅•绵》篇注说: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“耕者让其畔,行者让路”“男女异路,斑⽩不提携”“士让为大夫,大夫让为卿”一派君子之风。两相对比,內心愧羞,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,纠纷从此解决。第二年出兵伐⽝戎,战败西戎诸夷,灭了几个小国。第三年攻打密须(在今甘肃灵台县),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。第四年“西伯戡黎(在今山西黎城县)”第五年伐邗(在今河南沁阳县)。戡黎、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。第六年灭崇国(在今陕西户县境)。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⽔平原,建立沣京(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)。(诗经•大雅》:“既伐于崇、作邑于沣。”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、汉江、汝⽔流域,形成了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的形势。《论语•泰伯》讲的这句话,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,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。 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,姬昌不幸死去。《尚书•无逸》和《吕氏舂秋•制乐》都说他享国50年,称王前立国43年。死后葬于毕(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⽔南北岸,境域较广)。周文王在国中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,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,《诗经•大雅》中有颂诗。 国中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,效法上古圣贤之君、效法“三代”之法,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的中完美形象。孔子称周文王为“三代之英”还感慨道: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!”孟子称文王样这的圣人,500年才出个一。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。实其,由于年代久远,文献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