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章精灵  (第3/5页)
受这么重的伤不死也去半条命了,倘若杨政这个东线功臣死在半路,天知道会闹出多大的风波。    但令所有人惊讶的是,杨政除了脸色稍显苍白外,精神仍然不错,伤口处理缝合后就一直靠在椅子上休息,并没有大碍。    这依然归功于芭比,当初“芭比”没有进入他身体时,杨政都屡次在鬼门关上徘徊,重新拣回一条命,现在“芭比”附身在他体内,他的身体更加变态,普通人所谓的“重伤”对他并不适用。    杨政闭目养神,心头却是在和“芭比”进行交流。    “芭比,你知道刺杀我的是什么人吗?”    “刺客。”    杨政被噎了一下,他闷了一会才尽量用和蔼的语气道:“我知道是刺客,你能说详细点吗?”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    芭比总是这么简洁明了,吝啬自己的话语。    杨政思忖片刻,刺客并不是他最在意的,主要是谁想杀他,别人未必清楚,可身在局中,他反而看清自己才是刺客的最终目标,否则实力最高的精灵刺客不会专门对付他,最后那群黑衣刺客也不会放弃肖恩全部冲过来杀他。    反观刺客们训练有素,配合紧密,显然非常专业,而领头的那名精灵刺客更是实力可怕得骇人。    杨政想不通到底谁能支使得动这级数的刺客。    丘远山?嫌疑最大,可他要能使得动这样的刺客当初也不会派自己去杀左青子了。    曼奇?现在卫戎和流云唇齿相依,自己又给他一番“洗脑”他不至于犯蠢。    难道是雷蒙斯特?    杨政心中一沉,这个未来的大皇子有这样的潜在实力吗?    目前来说,这些人都有可能,只是几率大小的问题,无法理顺的杨政暂且放下这些念头,他的脑海中再次出现那个绿色的身影,飘逸如风,鬼魅的动作,神奇又可怕的箭术。    连实力惊人的精灵刺客都落荒而逃,那个绿色身影到底是谁?    似乎直接窥到了杨政的思想,芭比再次出声了:“那也是个精灵,而且是高级的绿精灵。”    “又是精灵!”杨政这次动容了,精灵这个奇特的种族以前只存在于小说中,杨政曾是《魔戒》的忠实影迷,对于这支生性热爱大自然,在丛林中和平生活的美丽种族很有好感。    蓝风大陆有精灵出现却是杨政见到矮人后才去关注的,在他印象里,矮人似乎总是和精灵联系在一起,不要问为什么,总之很多小说都这么写的,杨政便这么认为了,还真不出他所料,精灵确实存在于蓝风大陆。    不过数量实在太少了,据说可以在最高端的贵族上层见到圈养的精灵奴隶,无论男女精灵,全都价值连城,而且有价无市。    杨政还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过这种族,没想到今次一来就是两个。    一个要杀他,一个救了他。    杨政摸娑着下唇,陷入了沉思。    “芭比,你熟悉精灵这种族吗?”    芭比这一次直接讲述起来,它对精灵族的了解远在杨政想像之上。    过了半小时,杨政从芭比口中了解到了精灵族的发展史,七千年前,大陆曾经是龙与精灵的时代。当时气候恶劣,魔兽横行,人类只是小种族之一,尚且还要依附在精灵的辖下生存。    因为人类的弱小,他们对精灵族恭敬有加,而精灵族生性善良,对人类这类容貌相似的生物也非常照顾,所以当时人类的力量虽小,却得以在精灵族的庇佑下从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。    在人类弱小的时候,精灵与人类曾有过一段“蜜月”期。    只是,当人类不断的发展壮大,终于可以和精灵平起平坐时,他们贪婪残暴的本性完全暴露出来,精灵的美貌是引发了这一切罪恶的导火索。当人类的势力逐渐呈压倒性优势后,无数人类加入了捕获精灵的行列。那是历史上最血腥黑暗的时代,残酷的圈养运动像腐烂的疮疤寄生蔓延。    在人类的无耻狡诈面前,力量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,加上精灵单纯平和的心性,使得他们根本不是人类的对手。精灵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蚕食。两千年前,精灵终于被迫出海,全部迁居到了魔幻群岛,巨龙在龙骑士消亡后,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    现在的大陆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人类的舞台。    不过也不尽然,在精灵备受人类迫害的时代,有一部分精灵也开始堕落,随后从精灵种族中分支出一支黑暗精灵。    目前大陆上活跃着的暗行者(顶级刺客,相当于剑士中的剑圣),其中一多半就是黑暗精灵。因为精灵的本身天赋太强了,天生的魔力领悟者,天生的弓箭手,使这群黑暗精灵成了大陆最可怕刺客的代名词。    很显然,刚才那名刺杀杨政的就是黑暗精灵。    而救下他的,则是正统的绿精灵。    正是因为经历了血腥的圈养运动,很久以来,正统的精灵早就数量极少了。    除了奴隶,还没有正统精灵能够大模大样出现在人类面前的。    绿精灵的出现,会是巧合吗?    “咄咄”    门被轻轻扣响,杨政睁开眼睛,懒洋洋的喊了声:“进来。”    门推开,杨政连忙换上一副神色。    “肖恩大人,你怎么不休息。”    肖恩脸色还是发白,不过身体无状,他快步走上来按下杨政即将起来的身体:“别动别动,将军受了重伤,无须多礼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